佛教、印度教和基督教中关于「轮回转生」的思想
【三分钟学习世界教养知识】

 
对于「人总在重复地进行着轮回转生」的说法,或许有很多人持有疑问。然而,古今中外都存在着有关「轮回转生」的说法,所以此说之成立并非偶然。

本文综合佛教、印度教和基督教中关于论述「轮回转生」的经典教义与其核心,并介绍最近在美国成为热门话题的「有过去世持记忆的孩子」之案例。

 

「人从何处来,死后灵魂何处去?」

为解答这根本性的疑问,世界各地的宗教均对「转生」这一思想有所论述。

 

佛教在《阿含経》中对轮回转生有详细的记述

在佛教的基本思想里,有「三世(前世、今世和来世)」的概念。

在初期的佛教经典《阿含経》等中,针对「轮回」有详细的记述,记载了释迦大悟后获「三明」之觉悟,步入悟道第一阶段,成为阿罗汉之史实。

所谓「三明」,即指「透视过去世之眼」、「透视现在世之眼」和「透视未来世之眼」的三神通灵性能力。

释迦透过其所持对过去世和未来世透视能力的「观自在力」,明确了轮回转生思想之真理教义。在佛教广为传播的东方各国,转生思想被视为是一种常识。

 

印度教轮回转生之教义的基础

在印度教里,「轮回」是奠定教义的基础。印度教前身婆罗门教的圣典《奥义书》之中,明确地记载着人是永远轮回的存在,有前世行为决定来世的教义。

这个「因果报应的法则(善有善报、恶有恶报)」与轮回思想相互关联,形成了以印度人为代表的东方生死观和世界观。

 

圣经中谕示「转世」的内容

而一面,西洋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?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中也有死后世界的说法,但似乎没有明确地讲述转生思想。

然而,在圣经中多处有谕示转生的内容。

在新约圣经「马太福音」中,有「耶稣指说洗礼者约翰是几百年前死去的预言者以利亚」的记述。

在「启示录」中,耶稣说「掳掠人的,必被掳掠;用刀杀人的,必被刀杀。」这是以转生为前提的思想。

所以可以说初期的基督教相信轮回转生之说。

类似这种情况,世界各地的宗教均有轮回转生的传统教义,可以说被视为世界性的常识。

 

有过去世持记忆的孩子之案例

当今时代,有关过去世和轮回转生等,已是人们高度注视的话题。

在美国俄亥俄洲有位小男孩,能够讲述自己的过去世,其描述对应到了1993年发生的一次大火灾。这成了人们的话题。
(「Fox 6 Now」参照 http://bit.ly/1AiM2OG )

这各讲述前世的,是一位两岁的白人男孩,名叫卢克,史提夫汪达的大粉丝,喜欢小钢琴玩具。

他把瓢虫型的坐垫起名叫帕姆,并自言自语的说:「很好的名字,对不对? 我以前就名叫帕姆,曾是非常喜欢耳环的黑发、黑皮肤的女孩」。

最初,父母只是把他的话当成儿戏一笑了之,但接下来的叙述令他们震惊。

「可是,我当时死了。我坐电车到大都市的高层大厦去玩时,发生了特别大的火灾,我就从高处跳下去了。嗯,好像是在芝加哥吧。」

「然后我去了天国,可是,神对我说你回去吧,便把我推了下去。睁开眼时,我就已经在妈妈的这里啦,成了名叫卢克的婴儿」。

父母听得寒毛都竖起来了,立刻上查询,确认到了1993年发生于芝加哥的大火灾,共有39人死伤。在跳楼死者中,有一各被推测名叫帕姆、帕梅拉•罗宾逊,30岁的黑人女性的资料。

于是,便把帕梅拉•罗宾逊的照片和其他人的照片混在一起,放在卢克面前做测试,问他「哪个是帕姆?」,他确切地指出了帕梅拉•罗宾逊的照片说「照这张照片时的情景我还记得呢」。

帕梅拉•罗宾逊的家属也说「越听就越觉得他酷似帕姆。她小时候也很喜欢小钢琴玩具和史提夫汪达」。

超越了地区与时代,轮回转生的教义和故事之所以存在,不正恰恰意味着轮回转生是真实的吗?

如此,若能理解超越了人的性别和肤色的轮回转生,或许可以成为我们打开解决种族差别和宗教对立问题的契机。

佛教、印度教和基督教中关于「轮回转生」的思想
Copyright © IRH Press Co.Ltd. All Right Reserved.